本文转载自DT商业观察(ID:DTcaijing),作者:张晨阳 。
预制菜,依旧在风口浪尖上。
今年上半年,“年夜饭预制菜”“预制菜进校园”“315曝光梅菜扣肉”等话题频繁登上社交媒体热门,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讨论、争议以及骂声。
尽管如此,预制菜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城拔寨。
根据艾媒咨询数据,2023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市场规模为5165亿元,同比增长23.1%。而在未来,“中国预制菜市场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,预计在2026年其市场规模突破10000亿元。”
从产业端来看,食品工业化是大势所趋,而标准化、高效率的预制食品正是其代表产物。
《DT商业观察》好奇的是:在这样的大趋势下,消费者们到底怎么看待预制菜?人们可以接受的“度”在哪里?以及,这些对品牌有什么启示?
上个月,我们发起了“你能接受预制菜吗”小调研,本次用定量研究方式,累计回收有效样本1767个,其中500个样本来自库润数据。
以下,是本次调研的具体发现。
消费者眼中,到底啥是预制菜?
有必要先说明下本次调研中,“预制菜”主要包含哪些。
今年3月六部门发布了《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》,第一次从国家层面明确了预制菜的定义,这个定义其实是相对窄的,把速冻食品等剔出了预制菜的范围:
"预制菜是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,不包括主食类食品,如速冻面米食品、方便食品、盒饭、盖浇饭、馒头、糕点、肉夹馍、面包、汉堡、三明治、披萨等。”
而在过去,行业内往往把预制菜分为四大类,分别是——
即食食品:开袋即食,如八宝粥、罐头、卤菜等;
即热食品:需要加热食用,如速冻水饺、方便面等;
即烹食品:经过调味、裹粉、预炸等工序,需要入锅烹饪,如酸菜鱼、佛跳墙、梅菜扣肉、牛肋骨等;
即配食品:经过筛选、清洗、分切、封装的净菜,如切成丝的蔬菜、原切牛排、鱼片等。
从调研结果来看,消费者对预制菜的定义主要包含行业定义中的前三种——
85%的受访者认为即烹的小酥肉酸菜鱼属于预制菜;71.1%的受访者把速冻饺子、便利店盒饭等即热食品定义为预制菜,56.2%的受访者把即食的八宝粥也纳入预制菜的范围。
超9成人接受预制菜,
户外露营场景接受度最高
低线级城市对餐厅预制菜的预算更高
“我以前点一个煎蛋,现煎的,3块钱一个。鸡蛋成本1块钱一个,人工操作匀下来1块钱一次,商家赚我1块,我觉得也行吧。 但是现在再去,还是煎蛋,就给我预制菜了。预制菜的煎蛋淘宝搜是0.8元一个,批发更便宜,能低到0.7、0.6元。以前成本2块,现在成本0.8块。那是不是价格也要降一下,卖我1块5?完全相反。 依旧还是卖我3块。商家以前赚1块,现在含泪赚我2.2块,利润翻倍。这个就是预制菜的问题:我付出了和以前一样多的价格,却接受了比以前差得多的质量。 预制菜进校园也是一个道理,校园菜价不会有任何减少。而且以上说的还是建立在‘预制菜完全卫生不用担心食品安全问题’的假设之下的。”
近8成人在线下购买
连锁餐饮店单品也受推荐
扫码咨询与免费使用
申请免费使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