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期8天的的中秋、国庆“超长黄金周”正式落下帷幕。国庆假期前两天,红餐网走访发现,全国多地确实有不少餐饮门店生意火爆(点击阅读:现场直击!双节叠加,多地餐饮消费市场迎小高峰!)。
然而,生意火爆并不是普遍现象。一些餐饮店迎来消费小高峰的同时,也有不少餐饮店的生意仍旧冷冷清清。
红餐网与一批餐饮老板们聊了聊,同时也收集了一些网友在社交平台上的留言,揭开了“黄金周”餐饮消费的残酷一面。
“街上人流多了,但门店的客流却没有增加。”
“营收甚至不如平时,热闹都是别人的。”
“就头两天生意比较好,后面几天除了冷清还是冷清。”
“营收数据是好的,但经营成本也在增加,利润并不如预期。”
满街都是人,却没什么人进店吃饭
“看起来街道上的游客很多,但真正愿意停留下来好好品尝食物的客人并不多。而且这些游客往往会想吃到更多种类的食物,所以点单时,有时候会出现几个人点一两份食物的现象,人均消费并不高。”
——广州永庆坊一小吃店店主
“重庆解放碑附近,整个国庆假期人流量非常大,但却很少有人进店,门店客流并没怎么增加,甚至不如平时周末营收好的时候。”
——重庆解放碑一小吃店店主
“生意不如五一。五一的时候,店里把所有锅都用上,火力全开来炸小吃,都供不应求;国庆反而只用了3口锅来炸小吃,还基本不用排队。”
——广西北海桥港风情街一小吃店店主
△图片来源:红餐网摄
“人流量是挺多的,但消费的人却变少了,生意和五一比差很多。”
——广西北海桥港风情街一海鲜大排档店主
“今年的十一,街上人流量是明显比五一多了,但生意远不如五一。五一假期那几天每天还有7000元左右的营收,最少也有6000多。十一期间,最多的时候一天就卖了6000多。”
——湖北武汉吉庆街一家炸串店店主
火了短暂的两三天,
生意就开始断崖式下跌
这个“十一黄金周”,不少餐饮店的经营也如同“过山车”般跌宕起伏。
有门店仅仅在国庆当天才出现了一波消费高峰,其余时间冷冷清清;有餐饮店在假期的头两天迎来了开门红,但转眼人气就开始下滑;还有不少门店没等到假期结束,就已经明显感受到生意断崖式下跌的寒意。
超长淡季来临,
餐饮人如何应对?
一般来讲,“十一黄金周”之后,餐饮业将迎来传统的经营淡季。而结合明年春节的时间来看,这次的餐饮淡季或将长达3个半月。
对此,不止一位餐饮老板接受红餐网采访时表示,接下来的这个淡季,餐饮店大概率会比往年更难熬。
蒋毅直言,“十一黄金周”期间,成都及多个热门旅游城市的很多餐厅已经开始搞促销,拼低价,在他看来,淡季到来之后,餐饮业的价格战和营销还会进一步加剧。
北海老街一家海鲜大排档的老板也表示,“现在生意都不好做,报复性消费的时期已经过去了,今年的消费者显然更理智了。国庆后餐饮生意可能会更难做。”
面对已经到来的超长餐饮淡季,餐饮人该如何迎接挑战?不少餐饮人在跟红餐网交流时,给出了一些建议,现在也分享给大家,仅供参考。
1、时刻关注现金流,必要时减负“瘦身”
无论外界环境好坏,每年都会有不少餐饮店倒在现金流难题之下。因此,大家要时刻关注账面上的流动资金,随时做好预案。
业内普遍认为,3个月现金流是餐饮企业的生死线,6个月才是安全线。维持健康现金流很重要,本质上需要餐厅做好管控,降本增效。
△图片来源:图虫创意
2、及时止损,该砍的砍,该关的关
今年以来,很多餐饮人都明显感受到,消费者越来越理性,报复性消费基本看不到了。
“如果目前门店已经处于亏损状态,或者门店营收日益下滑,可以预见撑不过未来两三个月,餐饮人就需要考虑及时止损,该砍的砍,该关的关,尽量多省下一些开支。”有餐饮老板直言道。
如其所说,有许多餐饮老板会心疼之前已经付出的沉没成本,想着多撑一下没准能活下来,但往往耗得越久亏得越多。止血就是止损,留得青山在,不怕没柴烧。
3、灵活调整经营策略,相信长期主义
10月10-12日,由世界中餐业联合会、央广网、红餐网联合主办的【第三届中国餐饮品牌节】,将在广州朗豪酒店隆重举行。
第三届中国餐饮品牌节汇聚产业专家与领军人物,推动餐饮产业构建与完善,为新时代中国餐饮品牌创新把脉。
10月10-12日,期待您的到来!
扫码咨询与免费使用
申请免费使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