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鲜电商、社区团购与规模效应

本周,跟朋友闲谈了一下关于规模效应与生鲜电商的话题。由于我们都不是从业人员,只是从自身的思考和体验出发,闲谈一下我们对生鲜电商的一些理解,内容可能比较理论性。

起源是一个关于我过去认知的问题。我学会了会计。我之前对规模效应的认知是,库存成本由固定成本 可变成本组成。如果产量增加,每个库存对应的固定成本将被稀释,从而产生规模效应。以前,我天真地相信,只要数量增加,规模效应肯定会有效。

但是生鲜电商有多胖?以每日优鲜和盒马鲜生为代表,都是精选的 SKU,新鲜食品的价格比市场稍微贵一点。既然能覆盖更多的人,为什么规模效应不起作用,价格下不来?

我和我的朋友都认为这应该是一个覆盖客户不足的问题。综上所述,由于辐射半径有限,人口有限,仓储、人力等因素无法扩大足够的规模稀释。因此,即使服务的人比线下摊位多,也没有价格优势。

画了一张传统街市卖菜和生鲜电商的对比图。虽然在拿货的时候,通过减少 SKU 及大量采购降低了取货成本,但后续仓储配送成本无法通过足够的规模稀释到每一件商品上,导致价格略高于传统市场。

本来我以为讨论到此结束。但是昨天回家的时候,路过楼下的美一佳,看到门口贴着繁荣的首选海报。上面的口号是:比市场便宜20%。

我使用了繁荣的首选。它确实比每天的新鲜食品便宜,有些商品甚至比在市场上买的便宜。如果我假设它真的比新鲜电子商务便宜,那么它应该在原来的链条上进行一些优化,以降低成本。

放一张新鲜电子商务(以每日游仙和盒马为代表)和以兴盛优化为代表的社区团购图。可以推断,兴盛优先考虑仓储和配送成本,降低了成本。因为没有必要像新鲜电子商务那样有很多前端仓库(消费者不需要立即到达),也散消费者,而是直接送到有限的社区自提点,降低了配送成本。

繁荣的首选目前正在亏损。如果它真的能做到,单一商品增加的存储成本和分销成本,以及大量购买商品节省的资金,那么理论上,每种商品应该比在传统市场上购买更便宜。但关键仍然是数量,社区规模是否足够大,使商品能够稀释存储和分销成本(其存储和分销应低于新鲜电子商务)。

之后会有新的想法,会继续修改补充。

扫码免费用

源码支持二开

申请免费使用

在线咨询